卓还来         

(1912-1945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卓以佳   杨新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大血案。他们置国际公约于不顾,悍然杀害中国驻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卓还来和另外8名外国驻菲律宾外交使节。

这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,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大事件之一。卓还来等烈士异域留忠魂,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、保卫祖国尊严的英雄气概。卓还来等烈士的高风亮节,永远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所景仰。

勤学深造,受命于危难之时

    卓还来,福建闽侯人。1912年5月6日出生,乳名闿闿。祖父孝复于清光绪年间先中举人,后中进士。自部曹出守杭州,擢粮道,后迁湖南岳常澧道。入民国后,就养故都北京,与曹夫人偕老乐享天年,以诗画自娱,忠厚传家,自号“巴园老人”。孝复公生五子,卓还来之父居四,名宣谋,字君卫。卓宣谋曾任国民政府实业部参事多年,抗日战争时期,随国民政府内迁到重庆,1950年因癌症故于上海。卓还来的母亲聂其纯,字筱舜,湖南衡山人。卓还来的外祖父聂缉,字仲芳,清朝时任上海制造局总办、苏松道台、江苏巡抚等职,是中国较早引进纺织机械大办纺织工业的实业家。卓还来的外祖母聂曾纪芬,是上海的一名慈善家。她儿女众多,聂其纯排行第八。

卓还来12岁以前,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,亦随家教习读经书,一些古书古训和诗词歌赋,尤其是文天祥的《正气歌》和司马迁的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的名言警句,对他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。在北京汇文中学毕业时,卓还来荣获文科榜首,以“成绩优异”被保送进燕京大学。

在大学,他主修政治,尤其注意国际法。他的英文基础非常牢固。之后,他又开始学习法文。一位教法语的女教师,很喜欢卓还来聪颖好学的精神,力劝卓还来留学法国。卓还来对这位女教师的劝说很重视,他认为:“研究政治,必取资于欧洲,而外交尤重法文”。于是,对赴法留学也很向往。

1933年,卓还来以“荣誉生”毕业于燕京大学政治学系,获法学士学位。接着,他报名参加出国留学考试。法国巴黎政治学校是一所著名的国际法学学府,对新生的素质要求相当严格。是时,该校在北平招生,报名者80多人,唯独卓还来是中国人。发榜时,卓还来名列第一。然而,因为学费昂贵,家中负担重,难以支付。他的父亲卓宣谋闻讯后与外交部友人商量办法,友人们都勉励其不可放弃儿子求学深造的机会。其外祖母也予以资助。各方支持,卓还来终于如愿以偿,赴法留学。次年,他学习优异,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奖学金,自此,学费无需家中筹措。在法国巴黎政治学校毕业时,卓还来得了“Mention Bien”,成绩卓著,同时,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,他的博士论文是《关于中法越南的争执》。之后,他又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国际关系。

三年后,卓还来学成归国。这时,他已24岁,在外交部任一等科员。第二年(1937年)卓还来离沪赴越南西贡任副领事。

卓还来赴任时,正值中日战争爆发,南京沦陷,政府西迁重庆。但卓还来忠于职守,工作井然,一如既往地抚慰侨胞,联络国际友人。1938年初,中国驻越南西贡领事方贤淑投奔汪精卫的南京伪政府,西贡领事馆的馆务工作遂由卓还来代理。卓还来素有学者风度,处理馆务和侨务时,以胆大心细见称,深为当局赏识。工作之余,卓还来手不释卷,对印度支那之越南的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地理研究甚深,经常以研究所得撰写论文,发表于中外文学术刊物。在任职期间,他先后著作《各国在华租借地问题》、《中法战争之起源》、《越南之政治组织》三部书。前两部为法文本,后一部为中文本。中国外交部派员分赴南洋考察领事馆人员工作情况时,卓还来以工作成绩优异而深得嘉许。1940年7月,卓还来调升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馆领事,兼管沙捞越华人事务。1941年4月29日至5月7日,卓还来第一次巡视沙捞越侨情,宣慰华人,受到侨胞热烈欢迎,与当地侨领、侨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

卓还来很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。早在巴黎留学期间,他就写下了忧国忧民的诗句:“纷纷蛮触几时休,忍说投鞭可断流。儿戏终贻亡国恨,危言宁作杞人忧。万方草木藏兵气,异域笙歌动客愁。极目频教心力破,不堪回首望神州。”1941年5月,卓还来正值“而立”之年,他在山打根领事馆任内赋诗咏怀:“三十功名土与尘,年华流水客中身。歼仇雪耻吾侪事,莫使前人笑后人。”表现了卓还来对日寇的痛恨和以歼灭日寇、光复祖国为己任的坚定决心和雄心壮志!

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崇高的品质和牢固的基础,所以卓还来才会在任内面临强敌环窥的局面时,仍然慷慨激昂地宣传抗日,卖字助赈,他的题字是“待从头,收拾旧山河”。他的夫人赵世平也在他的影响下,与他一同参加为救济祖国难胞而举行的筹赈大会,也走上街头分割胜利饼义卖。

面对强敌,忠贞不屈

1941年12月8日,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,大举向东南亚各国进攻,不到半年,东南亚各地均陷敌手。12月16日凌晨,日军占领沙捞越美里,翌年正月,日军占领沙捞越全部领土。

英属北婆罗洲山打根于1942年1月19日陷于日军之手。中国领事馆人员来不及撤退,被日军包围。国旗高悬,卓还来镇静地坐在办公桌前。日军杀气腾腾,以刺刀加于卓还来颈上,迫使卓领事与日军合作,遭严词拒绝。日军又索要领事馆档案材料,卓还来早已将重要文件付之一炬,遂手指炉灰对日军说:“全部在此,可以取去。”日军大怒,当即将卓还来逮捕。随习领事杨登程、主事厉鼎元等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而遭毒打。厉氏牙齿被打落9颗。当时被捕的除上述人员外,还有卓领事的夫人赵世平女士和他们的两个孩子:3岁的女儿以佳(英文名叫爱狄丝)和6个月的儿子以强(英文名叫艾弟),主事厉鼎元的夫人也被捕。

在山打根遭日军逮捕的还有侨领曾展如、刘枚臣等人。在亚庇被捕的侨领有章谦、曾恩福等人。

日军逮捕卓还来领事的目的是想强迫他们脱离中国政府,加入投降日本的南京汪精卫政府。日军认为,如果卓氏能改变态度加入南京政府的话,可同享“大东亚共荣”,可以对东南亚华人社会发生重大影响,日军可以比较容易地操纵和统治广大华侨。然而,卓还来以凛然正气,断然拒绝合作。

在被监禁的最初几个月里,日军严密监视,并威胁道:如不投降日军,承认汪精卫南京伪政府,他们的妻子、儿女将难保性命;他们自身也难免灭顶之灾。日军还对卓还来重申:如果肯合作,他们夫妇俩和两个孩子均可获得自由和优厚的生活条件。一切威胁利诱,均告失败,卓还来誓不降敌,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,令人感佩。

移禁古晋集中营

1942年9月,卓还来领事及家眷和领事馆人员共7人被转移监禁。主事厉鼎元夫人在监禁初期生一女,初降人世,便入囹圄,可谓凄惨。7人被押解至沙捞越首府古晋,囚禁于离市区约2里的巴都林丹俘虏营。该营占地甚广,有房屋数十间,沙捞越各地外籍俘虏均监禁于此,约数千人。

卓领事在俘虏营中自备枕、衣、裤、箱等物,每天吃的仅有稀粥、番薯,还被驱赶至附近草场从事苦力劳动。卓领事身心备受摧残,胡须满面,形容憔悴。古晋当地华人,因感于卓还来1941年巡视古晋之精神,时常设法私给食物接济。

卓领事被禁期间,日军仍然威胁利诱,令其降服,并要卓出面领导华侨与日军合作,阴谋始终未能得逞。

1944年1月,英籍俘虏百余人,被日军迫往离古晋市区约两英里的石角路砍伐林木和修路,当地侨领丁尊三的三儿子丁道尧时年17岁,常与他们相遇,时间一长,相互渐渐熟悉起来。一天,一英籍军官私下交给丁道尧一封信。信是卓还来和前沙捞越华民政务司英国人李高洁联名写的,大意是希望丁道尧时常能提供食物及战讯形势消息,并嘱其放于某约定地点土窟中,然后取回由卓还来译成英文给英俘传阅。当时,日军将古晋改名为久镇,出版一种华文报《久镇日报》。该报虽为日军所办,但在战争后期,报纸的字里行间,时常反映出日军的败讯。卓领事时常将要闻译出,供俘虏们传阅。此项秘密往来,坚持数月之久,不意于1944年5月,被防守集中营的爪哇籍士兵发现并报告给日本宪兵。暗中传递信息事败露后,丁道尧被抓,拘于古晋市区日宪兵队部,备受酷刑,无奈供出始末。卓还来及6名英俘随即被严刑审问,日本特务主任垣本准尉拷审卓还来时,声色俱厉:“中国重庆政府行将垮台,英美联军也一蹶不振,日军胜利在望,你不投降,别无出路!”卓还来镇静地回答:“我深信盟军必将获得最后胜利。就是在你们主办的报纸的字里行间,不是也常常流露出日本战败的消息吗?”为进一步达到目的,日军对卓还来未加酷刑,在宪兵部监禁两星期后,又继续关押、审讯了4个星期,最后不得干押回集中营拘禁。卓还来的夫人赵世平在丈夫被审讯的一个星期后,接到卓还来传来的口信:“我问心无愧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,我的人格没有玷污,我是和光荣同在的。”

 

迁禁亚庇监狱

1944年9月间,卓还来与丁道尧以及8名英美俘虏,由沙捞越首府古晋的巴都林丹集中营迁禁到北婆罗洲亚庇监狱。

亚庇,是一个有光荣抗日历史的地方。1943年10月9日,声震东南亚的亚庇“神山游击队”在郭益南等人领导下,揭起抗日旗帜,当天占领亚庇。次日是国庆节,有数千人参加庆祝活动。游击队日益壮大,由开始的300余人发展至千人以上。不久,遭日寇围剿,郭益南被捕。1944年1月21日郭益南及被逮捕的抗日分子176人,被惨杀在亚庇必打卡路五里半火车铁路旁。此后,游击队不断遭日军洗劫,华人及当地居民财产损失无法计算,而牺牲者在2000人以上,这就是震惊东南亚的“十月血海”事件。

虽然是处在日寇的铁蹄下,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,但亚庇的侨民,仍然时常接济被囚禁的俘虏们。时任医院医生的李道生常受命去监狱诊视狱中病人,见到了被日军借口以抗日分子逮捕的华侨黄武春,同时也见到了黄武春的友人白尔纳(菲律宾籍),常为黄武春传送食物用品,从白尔纳处又得知卓还来领事亦囚禁其中。于是,李道生便托白尔纳代为转送食物和药品给卓领事。被囚禁的李英华的儿子李维纪,常送食物、衣物给父亲,李道生也托他带食物给卓领事。当时,卓领事患牙疾和胃病,李道生送药,黄武春代为调服。如此接济,直到1945年2月底。这一时期,盟军飞机轰炸亚庇监狱,卓领事被燃烧弹灼伤面部、右耳及手部,李道生到监狱察看,亲为敷药,不久即愈。

为避开盟军轰炸,日军将卓还来等移禁保佛。临行前,卓还来委托李道生代制青衣一套,以防空袭。但衣未制成,卓还来便被驱赶上路。道生送衣不成,改送牛油、炒米粉和热水壶等,卓还来身背水壶,被迁往保佛。

当时监狱分为二部,未判决之囚犯,禁于军政监房,待遇极苦;已判定之囚犯,移禁于民政监房,较为自由。卓领事初禁军政监房,后移民政监房。在民政监房,和卓领事同囚一室的有黄永清、李英华、林日庸等人,还有英美籍囚犯10多人。室小人多,显得十分拥挤,想交谈非常困难。监房工头巴扰、欧麻为卓领事精神所感,对卓比较照顾。他们为卓寻得一铺。与黄永清,林日庸的床位接近,以便于交谈。据黄永清事后回忆。卓领事与他们之间友谊很深,以与李高洁感情为最好,几个人经常在一起交谈。黄永清、李英华还常为卓领事洗衣服。每天卓领事在监狱附近锄草做工,而黄永清等其他囚犯则需挖防空洞、种植蔬菜,较为辛苦。他们的食物由黄永清的儿子全兴、李英华的儿子维纪、林日庸的妻子等轮流分送,大家共餐,不分彼此。营养也有改善,卓还来的身体稍有复原,不似在古晋时的形容枯瘦之状了。在送食物的难友家属中,黄永清的儿子黄全兴最为义勇。当时,他只有16岁,家又住在8英里之外的孟加达山芭,每天早晚,他骑着车子送食物到监狱。1945年1月5日,黄永清出狱了,但全兴仍然一如既往,每天给卓领事等人送饭菜,卓甚为感动,常说,待战争结束后一定资助其读书,但可惜可叹的是,仅半年之遥,卓领事便为敌人所杀害了。

 

转禁保佛监狱

1945年初,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,形势呈败退状。英、美联军接连反攻,日军失去了制空和制海能力,无力迎战。为避开空袭,卓还来领事及4名英美俘虏被迁往保佛监禁,他们同住一室。4名英美籍俘虏是:克拉克(华文名称李高洁),沙捞越辅政司;使徒克司,山打根医生;卫伯,马尼拉工程师;麦唐纳,古晋种植家。

当地有一名华侨医生,叫王逸生,久仰慕卓领事声誉。卓领事被押解保佛不久,王逸生即去医院为其诊治疾病。除常供给膳食外,还将外间新闻告知卓还来,安慰其心。卓还来在盟军继续轰炸、时常到附近躲避空袭、行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,而对侨民拟定的掩护他逃离监狱的计划,语重心长地劝慰大家:“有你们帮助,我要逃走是很容易的。可是,有双十节游击队事件的教训,日军找不到我,全地区的华人可能因此遭殃。我在监狱里受苦已近4年,艰苦生活也过了,现将接近和平与世界停战的时候,我不应该抛弃你们而逃走。”之后,又勉励王逸生等人说:“不要灰心,不要忘记祖国。祖国是不会忘记我们的。要耐心地等待胜利的来临,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。”

侨胞钟兆龙、梁鸿英亦竭力接济卓领事。据钟兆龙回忆:卓领事到保佛,曾得王逸生建议,希望一起接济关照卓领事生活。钟君遂设法见到日军司法科长,请求与卓领事晤面。卓领事与钟君首次晤面时的第一句话是:“侨胞安否?”5分钟以后,即告退出。钟君追到卓领事面前,询问身体如何,但卓领事所谈,并不以自身为念,而是叙及中国将来前途,勉励侨胞耐心等待胜利之日,并嘱咐钟君小心防范。

盟军轰炸日频,日军看守常常东躲西藏,卓还来稍获自由,按日到河边洗浴,借此机会,许多侨民暗中助以食物、药品,卓领事身体日渐康复。至4月中旬,日军为避轰炸,又将卓还来与英美籍4人转移到根地咬。

据丹南中华小学校长杨复初以及华侨青年会报告:当时押解卓领事一行5人,有敌警务科人员数名及马来警察数名。到达丹南车站时,敌人防守甚严,卓领事精神饱满,与同行的英美籍俘虏谈笑风生。卓领事身穿白衬衫,上套绒背心,黄斜纹短裤,背一只热水壶。卓领事与4名白人进膳于树荫之下。未到1小时,即上车赶路,经文那纳转往根地咬监狱。

 

根地咬机场的枪声

根地咬地方华侨协会的郭益光在回忆这一个阶段的报告中说:卓领事与沙捞越秘书等5人及郭君同囚一室,初时行动较自由,工作甚为轻松,随时可以在县署附近行动,但伙食必须自行料理。当时,虽在日军淫威下,而杨美如、谭双喜、谭广、刘慕娇、谭福孙、王富民、汤植南、何永连、曾生等侨民,仍不避艰险,暗送食物用品。卓领事廉洁自持,除自用外,多却不受。病时,则有医生陈兴盛亲侍汤药;洗濯炊事则由郭君之母承担。卓领事对这些见义勇为、难中相助的人,用本子一一记下名字,对郭君说:“俟光复后,得当以报之。”

1945年5月间,盟军轰炸根地咬机场。日警强迫卓还来等人于深夜往机场填铺被炸弹坑,卓领事虑及敌人军事上对机场有所利用,便予以坚决拒绝。他致书给日警当局,陈述自己是拘留犯,而非战争俘虏,不应如此虐待。但日警当局不但不予理睬,反而对他进行辱骂。及至6月16日,盟军轰炸愈烈,日军疲于奔命,忙于疏散机关。卓领事由当地警察带往附近山林躲避。是时,当地侨民与卓领事接触较多,有人愿意带卓领事逃走或暂时隐蔽。卓领事以自身是中国政府驻北婆罗洲外交官,十万华侨之寄托,早置生死于度外,对华侨之劝,竭力进行解释。卓领事素知日军的残酷,如果自己逃脱,不但同囚难友受累,而且会殃及当地侨民,一人脱险,万人受罪,于心何忍!卓领事宁愿牺牲自己,也要顾全全体侨民生命财产。

1945年7月1日,敌酋以卓领事被判苦役期满,准予自由行动,卓领事乃寄居根地咬华侨何永连家,但仍受日军监视。过了几天,卓领事及英美籍4人并郭益光等,又被日军拘禁于根地咬附近的布鲁西留小村。此刻,杀机四伏,残暴的日军蓄谋已久的行动就要付诸实践了。

7月6日凌晨3点半左右,根地咬日本警察长阿部木内中佐、芥山光谷中尉持火炬来到监狱。唤醒睡梦中的卓领事和英美籍4人说:“盟军轰炸各地,恐不安全,你们迅速收拾行李,暂避兰斗。”卓领事知道形势不妙,但仍镇静自若。郭益光及其母动手帮助卓领事收拾行装。临行前,卓领事对郭益光说:“盟军到,速将吾等行止报告,再会!”

5时许,根地咬机场附近丛林枪声大作,中国优秀外交官卓还来领事及英美难友4人被日军枪杀。这是日本侵略者欠我中华民族的又一笔血债!

卓领事的壮烈牺牲,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,高风亮节,永载千秋。再过数日,便是日军溃败投降之日,惜乎卓领事黎明之际,惨遭杀戮。

1945年10月4日,盟军着手调查卓领事及英美籍4人失踪情形。纳闽民政团派北婆罗洲亚庇省长伊凡乘飞机前往根地咬实地调查。调查报告中说,据监狱官交待,7月6日晨3时,日本警官传命至狱囚宿舍,唤醒众囚。宣称将卓领事及英美籍4人移往浪纳(兰斗),既不许用餐,复禁止携物,步行出狱外至一商店前,日警即将此5人交与守候在那里的日宪兵,用大汽车载去。是时并无土人警察相随。约5时半,突闻机枪声,继以步枪从机场方向传来,究不知如何结果。又据土人警察证明:当时,他们经过飞机场附近,见有日军数人与5人并立于广场上。日军发现有人窥视即行驱赶。他们离开现场数十步,即闻枪声发作。

伊凡省长亲到机场附近察看,果见丛林中有5黄土荒冢。伊凡说:5人尸体分埋5处,均无首级;骸骨也散乱不全,加以收拾合装一袋,其中谁是卓领事,谁是英美4人遗骸,无法分别。

刘子政先生亦于1976年11月28日由诗巫前往根地咬进行实地调查,他访问了华人老前辈冯培植老先生。冯先生说,当年卓领事等5人被杀害并斩首后,草草掩埋尸体,数日后野狗来此,致各人尸体拆裂不全,惨矣!

发掘遗骸时,伊凡发现了卓领事的一只鞋子。伊凡在古晋巴都林丹集中营与卓还来同囚一室,认识其物。10月,第一次发掘;11月,根地咬华侨协会又派人在卓领事埋骨处再次挖掘,将泥土逐一翻起粉碎,掘获头发一束,门牙3枚,膝盖骨、指骨、尾骨、肋骨各一,衣衫一片。该衣系当地同胞所赠,可以认辨。

 

刽子手的可耻下场

日军的残暴是世界闻名的,侵略中国,奸淫掳掠,无恶不作,杀害中国人千百万;侵略东南亚,也是杀人如麻。

究其杀害卓还来领事的原因,无非是因为卓领事誓死不降,致使敌人恼羞成怒;再者,卓领事知南洋侨情最详,对日军在北婆罗洲所犯罪行也了如指掌,唯恐战败之后,卓领事等人在法庭上证明日军的残暴,于是,就先行杀戮,以斩草除根。但是,历史是无情的,作恶多端的刽子手,终有覆灭的一天。

杀害卓还来领事及同难4人的日军警长阿部木内中佐、芥川光谷中尉于日本宣布投降后被捕,解往新加坡监狱,经审讯后承认其杀害卓领事及英美籍4人的罪行。1946年9月20日上午9时,两战争罪犯在新加坡漳宜监狱被英军处以绞刑。

恶贯满盈的日本强盗有此下场,世人无不拍手称快。但是,中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外交家,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。

 

沉痛悼念卓还来

卓还来领事牺牲于日寇屠刀之下,在国内外引起很大震动,为彰忠烈,国民政府明令褒扬。

1946年7月,山打根领事馆恢复办公,新任领事俞培均以卓领事殉难经过呈报中国外交部,外交部电复:烈士遗骸归葬祖国。12月12日正午12时。由根地咬华侨协会赵国森等4人,护送卓领事遗骸启程归国安葬。在归程中经过的丹南、保佛、亚庇、山打根、新加坡等地,华侨各界都举行公祭仪式,下半旗志哀,并同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。1947年4月1日,卓还来遗骸回到祖国,灵位迁入北平八宝山忠烈祠,经族人公议,谥为“贞烈”。

1947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10周年的纪念日。次日,外交部在南京中国殡仪馆举行公祭,悼念卓还来领事以及驻马尼拉总领事馆的杨光等烈士的英灵。党政要员及各界代表、驻外使节计300余人参加了隆重的公祭仪式。卓还来的亲属卓老夫人、兄弟姐妹等均在灵前执礼奉哀,陪同祭祀。

前中国私立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是卓还来的老师,也为卓还来作了诔文。

1947年9月3日,举国上下热烈庆祝抗战胜利两周年之际,卓还来等九烈士忠骸公葬仪式在南京举行。下午两点,首先在中山路中国殡仪馆举行公祭,灵堂前置备花圈,四壁遍悬挽联。卓还来的父亲卓君卫题:“亡儿还来殉职婆罗洲,壮其临难不苟,为国捐躯,以此挽之:壮志未酬,可怜惨祸飞来,仅以英名传史册;佳儿永诀,哪堪暮年悲痛,勉将好语慰孤孀。”母亲聂筱舜题:“还来儿殉职婆罗洲,诗以哭之,悲伤之语,不计其工拙也:噩耗惊传摧肺肝,胡奴残暴绝尘寰,历年国耻虽昭雪,恸哉还儿竟不还。被禁三年志不灰,伤哉惨祸竟飞来,男儿赴义原无惜,未睹倭奴受制裁。哭儿一字一心伤,设奠招魂事渺茫,异域留芳传史册,捐躯为国亦堂皇。”

公祭礼后,参祭者护送灵车,浩浩荡荡,在中华门外菊花台举行了安葬仪式。

在卓还来工作和献身的北婆罗洲,华侨各界代表为激励民族精神,教育后代,倡议建立纪念碑,在各方热忱帮助下,纪念碑于1959年7月6日殉难纪念日落成。纪念碑高约3丈,正面隶书碑文:“秉忠蹈义棗卓领事暨同难四人纪念碑。”碑基上镌刻着卓还来简历。

在国内,自从1947年9月3日公葬之后,虽然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是祖国没有忘记卓还来等九烈士,人民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民族英烈。1985年9月2日棗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的前夕,南京市雨花台区文管会联合有关部门,在菊花台九烈士墓前,举行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公祭活动。消息传遍海内外,烈士亲属们奔走相告,相拥痛哭。之后,南京市各界人士又于1987年11月17日、1992年4月15日分别隆重举行“九烈士归葬40周年”等公祭活动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也于1989年1月颁发了“革命烈士证明书”。雨花台区文管会还根据多年来收集到的史料,编撰了《异域忠魂》、《魂系中华》史料专辑和文史专著,并与南京市文物局、南京电视台合拍《异域忠魂》专题片。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,国内外反响强烈,人民无限怀念民族英烈。

卓还来烈士永垂不朽!